在美國求職履歷表分成 CV 和 Resume 兩種,CV 是學術單位或研究單位在用的,Resume 則普遍用於一般企業。美國不像台灣有數字銀行所提供的制式化履歷表可以使用,求職者必須自己設計履歷表,雖然網路上有一些範本可以參考,但是不建議直接套用,以下就針對履歷表的設計和內容來做說明
一. 設計履歷表
(一). 原則
1. 建議以一張 A4 紙為準: 每位人資每天所收到的求職履歷少則數十封,多則會出現上千封,履歷表的內容如果又臭又長,很多時候會讓人抓不到重點而直接剔除
2. 字體大小不要差太大: 不論是標題還是內容都不讓字體的大小差太多,求職者可以善用文字粗體或加底線的功能來凸顯內容
3. 不要只有文字: 你不是在寫學術報告或交作業,從文字的顏色、整體排版到圖片運用都必須細心且有創意
4. 不要謙卑但也不要誇大: 內容要以誠實為原則,但也千萬不要忘了展自信,如果你都沒自信,那你如何說服別人你是最適合的人選
(二). 常見軟體
1. Windows 10 的 Microsoft Word(免費): 內建有履歷表專屬樣式模板可以使用,是較陽春的類型,不建議用來投遞中型以上企業的職缺
2. Canva(免費或付費): 先直接在官網上進行編輯編輯完成後再轉存成 pdf 或 jpg 檔即可,我用過的心得是它比 word 好用,做出來的履歷表也相當的落落大方+精緻
3. Behance(免費或付費): 這一款需要搭配 photoshop 一起使用,如果你平常是沒在用 ps 的人則不建議使用這款,看別人設計的作品會覺得用這款軟體出來的履歷表不叫履歷表,而是藝術品無誤
4. LOFT Resumes(付費): 這款軟體是付費請別人幫你設計履歷表,我認為除非你是非常忙的人,不然求職這麼重要的事應該要自己動手才對
二. 履歷表內容: 以下會以王大明要找一份移民律師工作來舉例
(一). 個人資料: 這部分你要寫下的是你的名字及你要應徵的職缺,在寫名字的時候要注意一件事,那就是在美國很多人不會讀羅馬拼音後的中文名字,有些人資在看到這樣的履歷表會直接刪除,所以一定要幫自己取一個英文名字,圖一的這個名字會比圖二的名字更容易被人資刪除
(二). 照片: 履歷表上的照片不一定要用定裝照,很多美國人也會用生活照,用生活照要注意表情必須要是自然的(做鬼臉的不行),如果是應徵特定職業可以放穿該職業制服的照片(例如; 護理師)
(三). 聯絡方式: 一定要寫下自己的 e-mail、電話和地址
(四). Objective/Summary: 這部分是針對你要應徵的工作去做一個快速的摘要,這個摘要很重要,因為很多時候人資在篩選履歷的時候會直接去看摘要來決定此人是否適合,所以摘要一定要好好寫,另外也要注意摘要千萬不要超過3行,內容主要是說你為什麼適合這個職缺
(五). Education: 這裡要填入的是你的學歷,在填寫時要先填入學位名稱,接著是畢業學校,然後再填上畢業年分,至於是否要填入 GPA 就要看你畢業的是否為名校,非名校的畢業生建議填寫,這樣可以讓雇主對你有好印象
(六). License and certifications: 填入你所擁有的專業證照,填寫的方式是證照名稱+取得時間
(七). Skills: 填入你的職場綜合能力,何謂職場綜合能力端看你應徵的職位而定,例如像今天王大明要應徵的是移民律師,對於律師來說重要的能力不外乎就是法律思維、協調溝通和律師倫理,因此就針對這些能力去給自己打分數,每個職缺所要求的能力不同,這部分沒有一個標準答案。另外在評筆自己的能力的時候建議可以放棄文字改用統計圖表來呈現,美國職場上比較多人使用的是圓餅圖和雷達圖,這兩個圖可以讓雇主一目了然
(八). Core skills: 這跟上面的 skill 不同,這裡要填的是你在職場上的其他作業能力,比較常寫進去的就是語言能力和文書作業能力,另外有些工作需要管理社群媒體或網站也會要求填入 social media 的 core skill
(九). Experience: 接著要寫工作經驗,寫法是第一段先寫職位名稱+公司名稱,第二段寫工作的起迄日,最後在寫上工作內容
(十). Acheivement: 如果你有取得任何成就或獎項也可以一併寫上,沒有就不用寫,這部分非強制